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的特殊环境,使得生态系统呼吸(R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然而对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上的RE动态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高寒湿地2004—2016年的CO2通量排放动态及影响机制,对预测高寒湿地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湿地在2004—2016年的月平均RE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在8月达到峰值;年RE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年RE均值为(608.9±65.6) g C m-2 a-1;生长季RE约是非生长季RE的2.7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RE(r~2=0.66,P=0.001)、非生长季RE(r~2=0.47,P=0.01)与全年RE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月尺度上,分类回归树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月RE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暗示高寒湿地的土壤呼吸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在年际尺度上,生长季积温与生长季RE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生长季降水(PP...  相似文献   
2.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花锚中去甲氧基花锚甙和花锚甙的含量随着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为药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RP—HPLC法,使用VPO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1‰),梯度洗脱程序:0~5.00min乙腈的体积分数(以下同)为15%、5.01~14.00min由15%增至25%、14.01~30.00min由25%增至40%,流速为1mL/min,柱温25C,检测波长:254nm。花锚甙和去甲氧基花锚甙、在花锚全草中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高寒草地CH4释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6月30日~9月4日,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发育于不同水分状况下的灌丛草甸(GC)、矮嵩草草甸(AC)、藏嵩草草甸(ZC)和季节性湿地(SD)的CH4释放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季节性湿地处于淹水状态,其它三种土壤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39.6%(GC)、38.4%(AC)、65.9%(ZC),而CH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0.031±0.030(GC)、-0.026±0.018(AC)、1.103±0.240(ZC)和6.922±4.598 mg·m-2·h-1(SD),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高寒草地土壤CH4释放由吸收转为排放,表现出与土壤湿度很好的一致性.矮嵩草草甸不同处理CH4吸收强度AC<AJ<AL,它们之间的差异除与土壤水分有关,还可能与处理引起的CH4传输途径不同有关.实验期间,矮嵩草草甸和灌丛草甸土壤-植物系统分别吸收CH438.69和46.13 mg·m-2,是大气温室气体CH4的弱汇,藏嵩草草甸和季节性湿地则是大气温室气体CH4的源,分别排放CH4 1.641和10.30 g·m-2.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高山植物叶片δ13C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8种高山植物叶片不同月份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植物δ 13C值在不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出影响δ 13C值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植物δ13C值在不同月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长初期(6月)δ13C值明显高于生长末期(8月).植物的δ13C值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和降水引起的,随温度和降雨量降低而偏重.另外,不同生长期植物叶片的成熟度可能对植物δ13C的变化有一定的贡献.不同种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值变化差别很大,反应了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6.
增强UV-B辐射对麻花艽叶片的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青藏高原的特有植物麻花艽为材料,研究麻花艽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结果表明:在UV-B处理初期,麻花艽叶片SOD、POD的酶活性都能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POD的活性呈现下降趋势。麻花艽叶片CAT的酶活性在UVB处理后下降明显,但作为清除叶绿体中H2O2的关键酶AP的酶活性表现为明显地增加趋势,说明在对麻花艽叶片增强UV-B辐射反应中AP起有着重要作用。MDA的含量随UV-B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表明UV-B降低了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导致了对麻花艽叶片的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高山植物麻花艽(Uentiana straminea)为材料,在3个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定时测定处理和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的变化。结果显示:UV—B处理对麻花艽叶片的光合作用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该高山植物能很快地适应强UV—B辐射的处理。表明麻花艽这种青藏高原常见的高山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已经形成了适应UV—B辐射的特有生理机制。暗呼吸的实验结果亦表明:在3种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麻花艽叶片的呼吸作用从一开始就未受到抑制;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UV—B辐射强度越高,呼吸强度越强;这可能是UV—B辐射并未引起麻花艽呼吸机构的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西獐牙菜中6种药用成分不同生长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 250mm×4.60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02%的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60nm.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显示,川西獐牙菜全草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 花果期 .  相似文献   
9.
珠芽蓼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珠芽蓼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芽蓼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是一种值得有效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小鼠试验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进行了抗疲劳和耐寒冷试验。结果显示:唐古特白刺果实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增强模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性超敏反应;1.8g/kg和3.6/kg灌胃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能力;3.6g/kgg灌胃剂量可显著减轻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并能提高小鼠在低温的存活时间。实验表明唐古特白刺果实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和耐寒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